疫情下的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
        来源:    作者:editor    发布时间:2022-06-07

image.png

  3月21日,合肥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基地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满足大批量IC研发测试和量产测试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合肥市集成电路在封装前晶圆测试和封装后成品测试方面产业链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合肥市全市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9.5%,表现极为亮眼,给疫情波及下的长三角经济带来活力和信心。

  合肥是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长三角区域是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最扎实、技术最先进的区域。据统计,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国的36%、64%和55%,其产业规模占全国的半壁江山。

  上海是长三角区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领跑者,近年的规划文件中,集成电路被列为引领城市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最为完整,产业结构也最为均衡。2021年,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1/4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500亿元,增幅达20%。

  3月以来,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冠疫情突袭上海,相关防疫封控措施导致进出口和国内跨省市物流受阻,严重影响上海和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畅通。企业、行业、政策等多方力量共同打响了一场护“芯”稳链的保卫战。

image.png

  企业方面,闭环生产成为上海众多集成电路企业的“标配”。例如,在得知浦东新区即将封控的消息后,华虹集团在有效组织下,将6000多名员工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各个厂区进行闭环生产。从3月27日晚开始,新昇半导体来自研发、生产等关键岗位的600多名员工就进入厂区封闭生产。行业方面,集成电路行业企业互帮互助,通过航空包板、商业包机等方式,上海口岸每周都有8至10吨光刻胶等原材料入境,极大地保证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

  4月30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五海关联合发布保障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联合通告,由长三角各海关实施查验一体化作业。受益于这项政策,嘉盛半导体等企业的货物通过“口岸外观查验+目的地综合处置”两段式流程完成了进口通关,最大限度地提高通关效率,减少货物损失。5月18日,上海海关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制药、汽车制造等上海重点高科技企业发布了12条措施保障产业供应链稳定。提出做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绿色通道”,通关便利化措施惠及的范围从重点企业扩大至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重点集成电路企业进口的光刻胶临时性取消抽样送检要求,经口岸查验合格后快速放行。

  随着上海疫情逐步好转,复产复工稳经济提上了日程,集成电路行业有望成为引领长三角经济恢复的“领头羊”。首先,从大环境而言,全球半导体产业需求旺盛,缺“芯”的局面一时难以扭转,需求端的增长刺激集成电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地区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善、产业集中度最高、综合技术能力最强的地区,综合实力雄厚,产业活力强。需求端的牵引刺激和区域产业长期发展沉淀的竞争力,为集成电路产业成为“领头羊”提供了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其次,除上海外的其他长三角城市,在本轮疫情中并未受到严重冲击,南京、合肥等城市的集成电路产业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时可以看到,上海的集成电路行业在疫情中始终保持了“芯火不息”,这些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从未停产。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在各方的努力下已被努力降至最低。最后,上海在疫情期间出台各项政策全力保障集成电路企业的生产,最大限度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上海会有更多的政策动作帮助集成电路产业恢复元气,同时“在复工中升维,在升维中复产”。

  疫情既是风险和挑战,也是机遇。在2019-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上海市以11.68%位居第二位。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还面临比较大的人才缺口。受疫情影响,人才会在短期内有一定规模的流动,这可能会加大上海的人才缺口。但与此同时,长三角其他城市有希望成为人才流动的新目的地。疫情影响下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流动,为帮助长三角地区建设协同高效一体化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提供新的可能。

image.png

  经济

  安徽全省小麦收获面积过半:

  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消息,截至6月2日17时,全省已收获小麦2557.1万亩,进度为59.7%。当日收获748.1万亩,投入联合收割机8.8万台。(来源:安徽日报)

  浙江省发布数字贸易标准:

  5月31日下午,浙江发布了全国首个数字贸易标准化研究报告和数字贸易领域标准,即《数字贸易标准化白皮书》和《数字贸易 通用术语》双团体标准两项重要成果。白皮书全面分析国内外数字贸易发展和标准化现状,《数字贸易 通用术语》双团体标准是数字贸易领域的全国首个标准,收录76个数字贸易领域通用术语。(来源:浙江日报)

  RCEP出口关税减让超5000万:

  今年以来,上海海关受理RCEP享惠进口报关单及签发出口原产地证书涉及的总货值已超过100亿元。其中,累计实现RCEP进口关税减让破7000万元,出口货物预计在对方国家享受超过5000万元。(来源:解放日报)

  产业

  安徽电子信息制造业前4个月稳中有进:

  1月至4月,安徽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高于全省工业11.3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制造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9%,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9%,锂离子电池制造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来源:安徽日报)

  上海出台纾困“新12条” 助力旅游业复苏和发展:

  5月31日,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金融局、上海税务局、上海银保监局、市总工会等研究制定“关于促进上海旅游行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恢复发展新12条”),这是上海连续第三年推出支持旅游业恢复发展的相关政策。旅游业“恢复发展新12条”,从降本减负、打通政策堵点、引导金融滴灌、加强跨周期布局、放大集成效应五个方面助力旅游业复苏和发展。(来源:上海发布)

  政策

  浙江出台助农纾困增产保供二十条:

  《中共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助农纾困增产保供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推出了助农纾困增产保供二十条举措。《意见》提出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营销、助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复苏、支持优先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等多条举措,同时提出推进农田水利、农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性政策。(来源:浙江日报)

  江苏公安机关出台十项措施助企纾困:

  6月1日,江苏省发布《江苏省公安机关助企纾困十项措施》,推出一揽子实打实、心贴心的便利举措,全力护航经济发展。“十项措施”涵盖政务服务、交通管理、日常监管、权益保护等方面,主要针对当前企业复工复产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推动涉企政务服务更便捷、企业矛盾化解更高效、企业权益保护更有力。(来源:中国江苏网)

  民生

  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挂牌:

  5月24日,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挂牌。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一期)于2021年底开工,计划于2023年底投入使用。据悉,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牵头指导,整合安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科研资源,建设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为一体,代表省内传染病诊疗最高水平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省17项举措推进老年助餐提质:

  根据《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安徽省提出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到2022年底,全省建成城市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不少于3200个,农村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不少于2850个;2023年新增城市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不少于1000个,新增农村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不少于1500个;到2025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省教育督导条例》正式实施:

  《安徽省教育督导条例》于6月1日起实施,从督学、督导事项和实施、督导结果运用、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共6章32条,首次明确了同级督政法律地位。(来源:安徽日报)

  江苏省新增收入将主要用于重点项目和公益性项目:

  今年江苏省省级预算将作调整。根据方案,江苏省政府拟将财政部下达省2022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剩余限额947亿元纳入本次预算调整。调整后新增收入大部分转贷市县,将主要用于全省交通重点项目、部分省属高校在建项目及各市县符合条件的公益性项目。(来源:新华日报)

  江苏省有序恢复全民健身和体育竞赛活动:

  江苏省体育局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帮助体育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体育产业稳步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省体育局新出台的助企政策主要有九个方面,进一步帮助体育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加快推动体育企业复工复产,促进体育产业稳步发展。(来源:新华日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