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年,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旨在借助数字技术提升环境治理效能,构建绿色智慧的生态体系。以下对这些政策文件进行系统梳理。
国家层面政策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 - 2025)》:2023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该行动方案。其核心目标为加快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建设,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在布局、功能和运行效率上的优化,为智慧环境建设提供硬件基础与数据支撑,助力实现环境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同年,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此导则。明确在生态环境治理对优势产业价值具备增值溢价作用的前提下,支持数字经济等环境敏感型产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项目。这不仅为智慧环境建设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还促进了数字技术与生态项目的深度融合,推动相关技术在环境监测、治理方案制定等方面的应用。
《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2024 年 3 月,生态环境部印发该意见。提出未来 5 年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的目标,要求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完成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智能化改造,建立新一代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监测数据全链条流程化、智能化处理,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数据支持,是智慧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0000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2024 年发布,其中提到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共享。推进国家和省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强化对数据管理、调整更新、实施应用、跟踪评估、监督管理的支撑作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融合创新,完善在线政务服务和智慧决策功能,提升服务效能。这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利用前沿技术优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流程,提升整体治理水平。
地方层面政策
《深圳市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 (2023)》: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 2023 年印发。该计划围绕打造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提出建设一体协同的数字孪生底座、构建融合多类数据的孪生数据底板、上线丰富的数字孪生应用等目标。在智慧环境建设方面,计划打造环卫全链条监管场景,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和垃圾收运全过程监管数据的有效采集与分析,探索建筑垃圾跨区域平衡处置,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环境管理精细化水平。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2024 年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于 2024 年发布。方案聚焦提升生态环保数字化能力,提出出台《自治区碳排放监测试点方案》,开展区域大气温室气体和重点行业碳排放试点监测,推动全区生态环境数据库建设,促进政务数据资源场景式开发,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助力环境监测与管理决策,推动当地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转型。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4 年 9 月 27 日) 》:到 2035 年,广东要构建多元智慧环境治理体系。大力发展污染深度治理、固废高效处置、环境智慧监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环保技术装备,鼓励企业主导高水平建设环境创新平台和产业联盟。加快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全过程数字赋能,构建生态环境数字化综合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污染溯源、态势感知、形势研判、决策支撑能力。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进智慧监测、遥感监测、碳监测、新污染物监测和环境健康监测评估等领域创新。推动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智慧化,深化差别化监管、信用监管、非现场监管,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
这些政策文件从不同维度为智慧环境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引与发展方向,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监测体系构建、产业融合以及地方特色实践等方面,为我国智慧环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着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迈进 。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