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逢踏青赏春、运动休闲好时节,多地体育公园通过智慧化升级“上新”的“科技范儿”十足的智能设备,增设了贴心设计的城市步道,吸引着当地市民前来健身运动——在家门口的锻炼更有趣、更方便。
设备升级——科学运动就在家门口
在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岳程街道全民健身广场,一批智能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近日亮相。这些设施通过运动数据实时监测、操作流程智能展示等功能,智慧化升级传统器械,一经开放就成为周边群众日常锻炼的首要选择。
“这个健身器材好,边运动边记录,还能语音播报数据,非常方便。”市民孙先生一边踩着智能跑步机一边操作,随即屏幕上展示了正确操作方式。即使是市民第一次用也能很快掌握技巧,在公园就能享受到健身房的待遇。
据悉,新安装的智能健身器材品类丰富,涵盖智能扭腰器、智能太极推盘、智能推举训练器等。不仅具备传统的基本功能,还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能实时监测居民运动数据,提供个性化锻炼建议。与此同时,广场开放儿童游乐区、老年人健身区等,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锻炼需求。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紫荆体育公园近日也完成了智慧化升级。公园中的智能设施支持扫码操作,实时记录运动数据,并生成专属健康档案。园中配备智能体质监测站,可以开展13项体质检测,掌握身高体重、肺活量、反应速度等身体指标,从而定制专属运动计划。园内的跑道沿线升级后,增设了心率检测柱,市民在跑步时通过手握心率检测装置来实时了解自身心率情况。针对夜跑,还设置了绿色能源灯光地面、智能互动灯光等设施。
上海市长宁区北泾街道的泾彩园是长宁区首个室外AI智慧运动公园。市民只要用手机扫码登录智能健身房小程序,就可以进行静态心率、握力、平衡、纵跳、心理压力等体质测试,并通过管理后台的健康体测数据分析,获得量身定制的运动计划,还可以在手机小程序或训练器上的屏幕观看动作指导视频。“相当于一个智能的健康医生和健身教练,随时随地提供指导。居民在AI体质测试驿站测试完,就能看到健康数据。”街道工作人员表示。
设计贴心——跑步增添新乐趣
绿道不仅是市民跑步、骑行的日常打卡地,更成为融合文化展示、生态旅游的多功能空间。智能步道是智慧健身的又一重要场景。
在重庆两江新区的礼嘉山城步道上,市民可以在智能健身器材旁练习八段锦,屏幕实时显示着运动频率;不远处,一群骑行爱好者穿过山林步道,智能导览大屏为他们规划最优路线……“智慧基因”渗透于每个细节。
分散在礼嘉山城步道的多个AR(增强现实)大屏,还能体验切水果、AR舞蹈、垫排球等丰富多彩的游戏。“以前锻炼全凭经验,现在消耗热量都一目了然。”市民刘先生边用手机查看数据边说。步道沿线21个驿站配备坐凳、直饮水等设施,“黑科技”设计更贴心,智慧座椅支持无线充电,导视屏实时定位公厕、停车场。
为推动智慧城市、智慧公园建设,山东省济南市近日发布首批市属公园景区智慧健身步道项目计划。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健身步道全长约10公里,将对公园内现有绿道进行升级改造,在绿道沿线设置智能数据采集设备、AI(人工智能)智能识别互动大屏和识别摄像头。市民即使没有携带电子运动设备,也能方便快捷地记录自己的运动数据、查询运动量及运动排名等。目前,济南森林公园已开始施工,预计五一假期前,率先建成2300米样板段。
位于江苏省盐南高新区南海公园的AI智慧健身步道,凭借其巧妙的科技创新、优美的生态景观和贴心的便民服务,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网红打卡地。AI智慧健身步道全长5公里,依湖而建形成环形线路,融合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沿线配备PM2.5实时监测系统和智能心率检测设备,为运动者提供大气环境实时监测及健康管理服务。
相关负责人表示,AI智慧健身步道以“科技赋能运动,数据诠释健康”为核心理念,通过整合人脸识别、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化运动场景。其中,智慧系统以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实时采集并动态显示运动者的多维数据,包括即时热量消耗、能量代谢当量、累计运动里程等基础指标。健身平台还具备运动能力评估功能,可生成个性化数据报告,直观展示用户当日运动时长、阶段运动趋势及历史运动档案。值得一提的是,特别设计的“马拉松倒计时”功能,可以根据用户当前运动状态智能预测完赛时间,为跑步爱好者提供科学化的运动指导。
位于江苏省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狮山文化广场的主环路及环山步道,设有总长度5千米的数字跑道,也有“硬核”数字科技。数字跑道充分运用数字信息技术,通过AI数据采集和数字终端计算消耗卡路里、行进速度等信息。除此之外,跑道沿线还有狮山区域历史文化知识介绍,以及狮子山、天狮湖的自然美景,为市民跑步的过程增添更多乐趣。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