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驱动“十四五”浙江交通数字化转型
        来源:浙江交通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22

        2021-2025,“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浙江交通以数字化转型为“纲”、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核”,将习近平总书记“数字浙江”战略蓝图转化为交通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在数据赋能、产业创新、场景落地中突破壁垒、重塑格局,交出了一份“数字驱动、质效双升”的答卷。

  构建全链条数字交通体

  一体化管理服务打破协同壁垒

  “数据不通,智慧难成”。浙江交通统筹谋划,以“1+3+N”为整体框架(1个共建共享数字底座,基础设施、治理服务、出行物流3个数字化、N个重点应用),搭建起覆盖省市县、政企社的数字交通体系,成为全国首批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

  数据整合实现“从散到聚”

  建设“一体化”交通大脑。针对133个行业专项系统“各自为战”的痛点,精简整合至21个信息系统,依托交通大脑全量归集行业数据超2000亿条,与40余个部门、50余个系统互联共享,实现省市县全贯通、核心业务全覆盖。创新成立全国首个“智慧高速数据运营联合会”,联动14家路公司、90余家相关企业构建数据联盟,组建高速公路、“四港”联动等数据联盟,推动“浙路智行”“浙船e行”“一网智联”等服务品牌落地,让高速“一张网”、联运“一平台”成为现实。

  智慧基建实现“从有到优”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建成全球唯一单体超千万标箱“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一脑统领(自主研发“双芯”大脑)、一网覆盖(车路云一体感知网络)、一链作业(桥吊远控+无人集卡、人工集卡混行)、一区示范(自动驾驶试验区)。沪杭甬等高速依托“AI监测+秒级响应”,事件检测漏报率降至1%以内,平均5秒响应、30秒生成应急预案,节假日拥堵时长、事故起数双下降;“浙闸通”数字应用覆盖全省16座营运船闸,船舶待闸时间下降超90%,年节约物流成本2.4亿元,入选全国公路水路交通数字化转型十大典型案例。

  数字治理实现“从简到精”

  依托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大模型,打造50个以上算法模型,“浙运安”应用创新道路危货运输“一码三闭环”机制,驾驶员超速降96%、亡人事故降72%;“交通工程综合监管系统”覆盖1600个交通工程、3400家参建单位,问题整改闭环率达100%;春运期间上线“浙路救援”小程序,40604名车主享免费救援,平均12分钟到场、20分钟施救,获交通运输部高度肯定。

  培育多元新质生态

  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新质生产力”从“概念”变为“实效”。近年来,浙江交通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交通深度融合,实施交通产业“14855”行动,打造智慧交通、低空经济等4大类、9个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综合交通产业总产出达3.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10%,近5年年均增长6%以上。

  低空经济“先飞领跑”

  出台《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若干意见》,遴选11个省级“先飞区”,杭州、嘉兴、绍兴入选首批国家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建成省无人机运行与监管服务平台(一期),拓展“低空+政务服务”“低空+海洋治理”“低空+文旅”场景:建德开通39条低空航线,余杭医疗物流航线转运血液药品6.8万次,东阳“低空+影视”产业链培育本土企业10余家,低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智慧产业“从0到亿”

  松阳县以智慧交通为核心,5年实现产业产值“从0到100亿”,成为山区县共富样板;杭州钱塘区打造“未来智驾之城”,2024年产值达650亿元;湖州德清建成全国首个“县域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集成智能芯片、测试运营全产业链。连续举办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推动自动驾驶集卡、氢燃料电池重卡等首台(套)产品落地,促成近千亿元产业订单。

  数据要素“价值变现”

  成为省内第一个开展省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领域,首批5家企业相关场景启动试点建设;打造“四港联动”云平台,汇聚公铁水空全类别运输方式、并融合口岸信息,成为全国首批“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深化“人工智能+物流”,加快上线“四港智运”大模型,赋能物流降本增效,为双循环格局打通“数字动脉”。

  数字赋能未来,新质引领征程。5年来,浙江交通以数字化转型打破了133个系统壁垒,更以“人民满意”为标尺,让全省千万车主享免费救援、让山区群众通双车道公路。

  站在“十五五”谋篇布局的新起点,浙江交通将持续以数字技术为笔、新质生产力为墨,在低空经济全域覆盖、智慧高速全国领跑、数据要素深度开发中再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画出“交通先行”的新图景。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留言